以诺一和夏家父亲为榜样浅谈已有经验与学习途径
小土叨叨:本文作者是一位爸爸@俞晓之 (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 yuxiao-zhi,作者的自述是:匿于出版业的儿童研究者。好书喜茶重度瘾。貌丑无才有家属。爱写少言喜整理,好读书的现实主义者。
这篇很长,但作者细致观察、引经据典,让人心生敬佩。
满是欢欣的眼睛,观照永恒的成长
始
前按
题目化用自荷尔德林的《许贝利翁的命运之歌》。原文是:
这些满是欢欣的眼睛
静寂地观照着
永恒的澄明
配图均来自芒果tv网页版视频。
点击引文注标可跳转到文章末尾查看文献目录。
格式调整太费时间了。默。
本人微博也是俞晓之。
理论基础偏美实用主义(杜威)解释学(伽达默尔)和发展心理学。一点语言学方向的分析和情感本质的研习。
初衷是爱一切美,传播一切美,愿意以些许时光将喜爱留存,清谈以自省。
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它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1]
壹
体察儿童已有的经验
当一个活动不断进入经受结果的过程中,当由行动引起的变化反过来真实地被反映在人们所产生的变化中,这种纯粹的变化就显得重要了,人们学到了某些事情。如果一个儿童只是把手指伸到火焰上,这不算是经验;只有当这个动作与他因此经受的疼痛关联起来,才是经验。[2]
泥沼地,对于儿童(或部分成年人)来说,有什么印象,是什么感觉?
脏、危险、软乎乎、有蛇(是将鳝鱼误认了么)、有青蛙……
这些担心和恐惧,有的来自于人的本能(被蛇咬会失去生命);有的可能来自于已有的经验(衣服弄脏了,妈妈会骂,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清洗)。这些属于已有的经验。
为了避免不好的后果再度重演,儿童(和大人都)会有意识地调用已有的经验和曾经学习到的知识,去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这是学习之所以必须的所在。前人不断积累的经验,传于后人,可以避免再次重复经历前人所体验到的危险,更好的保护自己和后代。当曾有的经验被时间和环境不断更新,人的经验在变化之中重组,就是教育。(杜威)
以上这段有些晦涩。
简白言之,过去的经历让我们有了既定的印象和感觉。为了避免不好的后果,在相似的情境再度出现的时候,我们会有意识地参考曾经的体验去应对当下的事情。
一个角度,我们可以试着解释为,这是俗语中说的「吃一堑,长一智,经一事,长一智」。
另一个角度,它也是我们日常所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画个框框将自己限制住了」。
说这些,是想指出在《爸爸去哪儿》8月14日第六期节目下泥地这一游戏环节中,有的小朋友下去了,有的小孩子没有下去,有的小朋友在父亲或他人的引导下下去了……这都是正常而无需指摘的事情,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人有不同的反应,这本身就是很日常的生活啊。
就像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这样的人:他们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遇到困难从不退缩,跃跃欲试,插科打诨,欢乐无比;也有这样的人:他们谨慎行事,严格自律,不冒风险,不走极端,踏踏实实地做好分内的事情,和善礼貌,谨守本分。
都挺好。
我只是借此来探讨孩子为何愿意尝试,其意义何在,以及爸爸妈妈如何帮助孩子去尝试。
尝试是重要的。它是学习、教育、反思的前提、是我们在时代洪流和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保持自我更新的途径。
促进儿童尝试(或学习)的第一步是,尊重他们的已有经验,体察他们的已有经验。
杜威说,教育就是经验的改组与改造。私以为,这与「苟日新,日日新」有相似的含义。
不断学习,不断地去探寻自我已有的经验,去更新自我的知识库,去重新认识所处的环境与面临的事情。
比如诺一。
贰
主动尝试的前提是心怀乐观地解读世界
温暖与热情的气氛、清楚的安全信号、无条件的爱但有条件的奖励,以及许多美好的事情都会增加孩子生活中的正面积极性。孩子有了征服感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有正面积极性作为中坚力量,乐观的解释风格就可以稳坐上层了。[3]
诺一握着石榴姐的手,走到泥地中。
石榴姐:要不要和他们一起?
诺一说:好吧。去找青蛙。要不咱们抓鱼吧?
诺一抓了鳝鱼,拿在手里玩,给霓娜看。
诺一说:(我)抓到了好多呢!(霓娜也不怕)
霓娜说,诺一的衣服脏了,哥哥的衣服脏了。
诺一说:没事儿!我们把这些鱼带回家吧。因为这个鱼我们很久没有看到了。
上一次,诺一和霓娜,你们在哪里,什么时候看到的?
他们的已有经验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不知道。
可以推测的是,诺一与霓娜可能见到过(活)鱼(而不是作为菜品的鱼),曾经的体验很快乐,留下的经验是值得回忆,并且期待再次发生。
喜欢诺一的初衷,就是他能将一切变得有趣,心无恐惧意无挂碍,万物都美好,不惧不怕,能将所知所学到的东西化用于日常生活中,并以一种愉悦美好的形式表达出来。
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入这个世界,面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爱,充满惊奇。当诺一在现实中看到的庙、菩萨与《西游记》切合的时候,惊叹鞠躬,充满敬畏与喜欢;当踏入泥沼之中的时候,他玩、抓鳝鱼给妹妹霓娜看。
这让人心生欢喜,无论是何种境地,诺一都能快乐、幸福地去面对困难,享受生活。
旁
穷养和富养
旁逸一笔,谈谈穷养和富养。
有人留言说,只有刘烨和安娜这种富裕家庭,才能养出诺一和霓娜这种无忧无虑的孩子来。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真的只是指经济物质条件和父母所能提供给孩童的资源吗?
私以为不是。男孩子和女孩子都需要富养,也都需要穷养。
富说的是要获得大千世界各种体验(学习能力),穷是要在获得体验之后学会控制欲望(自制与自律)。
不是只有踏遍万水千山,穿遍绫罗绸缎,尝遍万千珍馐才叫富养。没有充足丰富的体验与精神生活,纵使欲望沟壑无穷无尽也能填满,却也是穷养。
或许有人说,有些东西穷养的孩子恐怕都体验不到,何谈富养。也有人说,富家子弟有充足丰富的体验,为什么会有纨绔子弟。现实的确如此,但也不是没有解译的办法。
谈起来篇幅会很长,很多细节我也没有想透彻,还要继续研究学习。
简单地说,不要被限制,不要被器物所局限了你的世界和眼光。
真正的富,是在漫长的人生中,无论坐拥千尺,还是蜗居斗室,是身处高位,还是处于低谷,都能以乐观的心态和他人在一起,给他人带来快乐,给自己带来幸福安宁,能与心爱的人喜欢的人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任何困境下都能乐观以对。这一心态的基础,才是父母所赐予的“富”。
作为研究者(本不应该带私心的),但依然私心希望诺一能怀一颗赤子之心慢慢长大,真诚地热爱着这个世界,以爱意拥抱着所有人,以笑声妆点着这个世界,用善意照亮每个人的面庞——看到你,就像看到了太阳。
也希望自己、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和年轻人能像诺一一样,有快乐的笑容,有乐观的心态,好好读书,乐于行动,勇于实践,心存敬畏,不惧怕不忧愁,愿意用语言表达出自我的感受(即便说的不流畅也愿意练习),渐渐地能将情绪缓缓地表达给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在彼此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的更新——即成长。
请好好的爱每一个人。也期待着每个人,都爱着你身边的人。
叁
如何破器而出,更新已有经验
第一 基于已有经验
破器而出,是想起「君子不器」。
被已有的经验和过去的事情限制住,是被器物所局限住了,不敢尝试,就好像小朋友不敢下泥地一般。
夏家父亲的做法值得参考。
回顾当时:
康康:poppy。(同伴的呼唤 康康,诺一和轩轩已经下去了。)
夏父讲卡通故事:poppy熟悉且喜欢(粉红猪小妹),场景与当下有相似的元素(泥土),握住poppy的手,向小朋友走去。
私以为这四个元素都是有意义的。
poppy熟悉且喜欢(粉红猪小妹):是poppy从动画片中获得的间接经验。(关键元素)
联系当前场景:粉红猪小妹里有泥土,现在也是泥土(只不过水多一点)。
夏父握住poppy的手:安全感(有父亲在,不怕)。
加入小朋友(大家)的欢乐:有同样的小朋友在,大家都很快乐(情绪传染)。
杜威、伽达默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当代学习理论研究中都强调者过往对于当下的影响,细则不究,简单说来,就是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儿童已有经验或知识的基础上。
这对父母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好像夏家父亲一般,你要知道孩子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爱看的书是什么、好朋友或喜欢的老师是谁。
新知识的形成常常受已有知识的影响。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行为。怎样组织输入的信息?怎样将新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相整合?教育心理学家大卫·奥苏伯尔(1986)认为,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确定学生的已有知识,然后有针对性地教学。了解学生知道些什么,之后,就是创造性的教学。[4]
第二 以爱为核心 反思当前经验
那么,怎么去了解孩子?或是如何了解自己?夏家父女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之前说,为了严格遵守以真人为案例研究伦理,不做细致语句的分析。但这次夏家父亲的言语太值得学习,故从儿童行为观察的角度予以分析。请诸位多多指点。俞晓之按)
先跟你讨论一个事情。
今天玩泥土的时候,我说下来玩。你说什么?
然后你说我不要我不要。然后你哭。我说什么?(等你试过就知道)。
(poppy开始解释她为什么不敢下去)。
今天爸爸很开心,因为我觉得你很棒。
你原本千万不要做的事情。爸爸说拜托你做。你就有做。
后来你发现说你喜欢。所以我喜欢你做这样子的事情。我觉得这样子很棒。
我几乎记下了每一个字,并进行了分层展示,是因为夏家父亲这一段话中,包含了反思、总结、促进回忆、积极情绪与幼儿行为肯定五重含义。
开脑洞的私以为分析。
首先,成人和儿童谈论共同经历的方式会影响到儿童对这一经历的记忆(Cleveland&Reese,2005;Haden&Fivush,1996;McGuigan&Salmon,2004;Reese&Fivush,1993)。当儿童的回忆遇到困难时,使用反复对话方式的成人会重复谈论他们自己之前的陈述和问题,这会给儿童提供更多的信息,促进他们的记忆力和结构化思维的发展。
详尽的谈话可能为事件的各个方面提供了言语标签,并给出了一个有序、易于理解的结构,从而有助于儿童对新体验到的信息更好地进行编码。详尽的谈话可能还为儿童对事件的心理表征创设了界限,从而阻止无关或歪曲信息的干扰(McGuigan&Salmon,2004)。[5]
其次,事后的及时反思与总结,是帮助人(不仅是儿童)及时更新已有的经验,获得新的体验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
对于儿童来说,事情发生前或发生时成人所告诫他们的种种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效果甚微。
事情发生前,儿童没有已有经验的基础,他无法理解。
事情发生时,儿童的大部分精力被小脑袋里的乱糟糟的情绪所困扰,没有空余的时间去思考成人的话语。因而,事后的回忆与经验的提炼改组,是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步骤。
第三,夏家父亲所传达出的「我为你的勇敢骄傲,我为你的喜欢而喜欢,我为你的行为而自豪」这一积极情绪很值得学习。这肯定了夏天的勇敢尝试,不仅是对这一次下泥坑的活动作以积极反应,也为夏天后续的尝试打下了一个积极的前奏。
(私自推测,安娜教育诺一的时候,应该采用了相似或本质上相同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私以为是欧美教育理念的特征之一。)
而且,夏家父亲感谢了夏天对自己的信任,「你原本千万不要做的事情。爸爸说拜托你做。你就有做。」夏天原本是害怕的,但是父亲在身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恐惧感,这一部分夏家父亲特地点出来,并表达出来,我觉得很好。
一定要让你爱的人明白,他不是你的累赘,他不是你的负担。因为有你在,因为有你的信任,我的生活才更好,我的世界才更加完整。我爱你,因为你在这里。
这里略微提一句,夏家父亲说「我觉得这样子很棒」。「这样子」私以为指的是夏天的行为和喜欢的情绪,而不是简单地去说「夏天你很棒」。这点需要注意一下。
如果单纯地指向孩子「你很棒」,这是一种评价性赞扬。评价性赞扬需要避免,因为会让孩子滋生不安和焦虑,久而久之会形成对赞扬的依赖感,唤起儿童的防御性心理。只有从内心里生发出对自我的激励和评价,儿童才不会在焦虑中寻求外界的认可和鼓励。
第四,涉及亲子交流方面,这个领域很大,暂提一句。儿童提问时话语多具有隐含意思的,父母要尝试着猜背后的意思,如果猜不出,请记得儿童不安的本质是寻求「放心」。这个时候,要表现出爱与耐心。
一方面,儿童对于情绪会有一段时间的困扰,他们不明白自己心里一团混乱的不安是什么,另一方面,他们也无法寻找出准确的语言去表达。再进一步,即便他们能够表达,由于社会文化和父母他人所给予的已有经验使得他们羞于表达或不敢表达。这个时候,请爱他们。(男孩子和女孩子又有不同,请注意)
要让子女们感受到,他们的存在能给家庭带来幸福。家里的所有人,都是幸福的来源。
榜样:刘烨一家。
另,小孩子总是有同情心的。如果他们认为因为自己的某些行为引别人不开心了,他们会产生压力,这种压力使得他们无法说出来,只能做一些他人看起来匪夷所思的行为或举动。当他们的努力——舒缓他人不开心的举动失败了的时候——会产生焦虑:无论我做什么,爸爸妈妈都不高兴。无论我怎么做,他都觉得谁谁比我好,那我干脆不做了吧,不做不错。
最后,关于反思:
思维包括所有下面这些步骤:意识问题所在,观察各种条件,形成假设性的结论并对它进行推理,积极地进行试验性检验。虽然思维的结果是知识,但知识的最终价值还是被归属为它在思维中的应用。由于人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已完结了的世界上,而是生活在一个发展中的世界上,因而其核心任务是预期未来。与思想不同,一切知识都是回顾过去,而回顾的价值在于:使人们得以可靠地、有安全地和有成效地去应对未来。 [6]
后
记与附
男孩子和女孩子也是不一样的。面对同样的泥沼,大竣和夏天滋生了「怕」的情绪。但是孩子们所说的这同一个字在很大程度上是表示不同的意思,其意义与他们曾有的体验直接相关。
我的专业能力不足以支持自己去细致分析两位儿童的表述内在含义,期待言语分析方向的研究者予以探讨。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
父母们可以试着对孩子所表达出的情感语言予以分析,看看隐藏在自家孩子言语背后的真实情感,和曾有的体验是什么(即之前发生过什么事情导致了他产生了这一感觉)。不仅分析孩子,也可以自我分析,了解自己,了解孩子。
私以为,夫妻,和恋爱中的年轻人,也应当时不时做一做自我分析,相互探讨一下。(我个人的经验是,对自我成长和双方的关系成长都很有帮助)
苟日新,日日新。我等是生生不息的人,不断反思、不断生长、不断将所知所学所读所见以及他人的经验融合于自身。
恰如春日翠竹枝干,节节拔高,又若竹叶更替,略枯微黄即落,不固守不死抱。根须深进,枝叶屡新。
[附] 五感所得的丰富世界(踩泥的必要性)
儿童需要打开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感觉打开的越多,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就更加丰富多面,触感更加敏锐。
打个比方,同样是草地旁边的小路上行走,有些人匆匆走过,「那是草坪,有时间坐在上面看书、弹吉他感觉很好」;有些人能感受到草的气味、触碰的感觉,知道它的名字……
世界在儿童的面前缓缓展开,每一个物体/东西都拥有着丰富的内容。世界丰富多彩,学习自然应当。
日积月累坚持下来,可以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末] 参考文献
[1] [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p56 ↩
[2] [美]约翰·杜威著.俞吾金,孔慧译,杜威全集 中期著作 第9卷 1916,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9,p116 ↩
[3] [美]马丁·塞利格曼著;洪莉译. 教出乐观的孩子. 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2010.09.p197 ↩
[4] [美]阿瑟·A.卡琳,乔尔·E.巴斯,特丽·L.康坦特著,教作为探究的科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08,第83页 ↩
[5] [美]帕帕拉 奥尔兹费尔德曼著;郝嘉佳,岳盈盈,陈福美等译,孩子的世界 从婴儿期到青春期 第11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01,第338-339页 ↩
[6] [美]约翰·杜威著.俞吾金孔慧译,杜威全集 中期著作 第9卷 1916,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9,第126页 ↩
[7] [日]山本美牙著 詹慕如译. 美感是最好的家教.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09. p36 ↩
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与生俱来就有学习和提问的本能。为什么长大后,却不爱学习了?
成年人,为什么会出现墨守成规,日复一日地沉溺于已有的生活中,红尘碌碌,在他人眼中不思进取,而我们实际上感觉很累?
恋人夫妻亲子家庭,为什么越亲的人越会互相伤害,彼此体谅为什么那么难?
男孩子和女孩子,为什么不能用相同的方式教育?孩子为什么不听大人的话?
这一期的《爸爸去哪儿》,能研究的点太多,笔力有限,不足道万一。愿我能以终为起,持续前行。
原文链接为本人微博。脑洞开太多,请诸位见谅,期待指点。谢谢。
全文完。本文作者是一位爸爸@俞晓之 (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 yuxiao-zh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权声明:本微信平台所有文字系原创或授权转载,媒体非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理解。喜欢的话,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感谢让更多的人了解我这个小小的公号。
小土叨叨:因为喜欢《血色浪漫》,所以一直比较关注社长,于是喜欢这季的《爸爸去哪儿》,私心就多留意了这方面的文章。分享给大家,喜欢的共勉~